首页 园况介绍 科学研究 园林园艺 环境教育 党建文化 纪检监察 信息公开 简报年报
首页 > 媒体扫描

媒体扫描

砥砺前行的一座山和一个园——庐山风景名胜区内的模式产地植物和庐山植物园

作者: 管理员  来源:转自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  发布时间:2023-05-29  浏览数:7648  
字号大小:

植物多样性对自然生命和人类福祉至关重要,是我们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植物多样性支撑着气候调节、二氧化碳吸收、土壤肥力、水和空气净化等生态过程,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共同演化。每天,我们都在直接或间接地从植物中获取食物、药品和各种用途的材料。在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中,我们也获得了有关植物多样性的审美情趣。

和其他生物数十亿年的演化历史相比,现代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在地球上的出现仅上万年。然而,仅仅这弹指一挥间,由于人类活动加剧导致的植物多样性整体丧失,原始生境消失和片段化,众多动植物种类灭绝风险激增的趋势,已受到世界的高度关注。相关研究表明,全球维管植物中可能高达39%的种类存在较高的灭绝风险。

植物园作为专门从事野生植物收集、栽培驯化、科学研究和保护利用的研究机构,始终肩负着重要使命,是国家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相关产业发展的植物源头资源保存库,是国家植物资源本底和生物战略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宏观决策及公众教育的重要试验、示范和开放场所。在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就有这样一座色彩斑斓、有“精神”、砥砺前行的植物园。

image.png


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以下简称:庐山植物园)位于庐山含鄱口山谷中,占地近5000亩,处处可见参天古树、奇花异草、涓涓细流,置身其中就仿佛人在画中游。《水杉歌》、“三老墓”……它也被誉为中国植物学界的“耶路撒冷”,因为它由我国近代植物科学的奠基人:胡先骕、秦仁昌和陈封怀(尊称“三老”),于1934年8月在庐山含鄱口选址创建,是我国第一座正规化,大规模以植物保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的亚高山植物园。近90余载光阴,先贤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贯穿其中。经过三代植物科研工作者的努力,自2019年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建以来,已形成庐山本部、鄱阳湖分园和南昌科研中心,“一园三区”的空间布局。现拥有2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已初步建成4个研究中心和21个研究团队。本部园区包括20余个特色专类园,迁地保育活植物3400余种,包括珍稀濒危植物150余种。多年来,庐山植物园在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特色植物资源的发掘利用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image.png


在庐山植物园的20多个园区中,就有一个专门收集庐山模式产地植物的园区。了解这些“新植物”的早期发现过程,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有关该地区植物多样性探索的历史脉络,为未来植物园的迁地保育和引种驯化等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庐山独特的山地气候环境孕育了风景名胜区内丰富的植物多样性。自1868-1870年法国传教士谭卫道(Armand David,1826-1900)来庐山采集植物标本开始,先后以庐山或牯岭(庐山牯岭镇)命名的植物就达60余种。目前已知最早发现的庐山新植物可能是伞形科(Apiaceae)的野鹅脚板(Sanicula orthacantha S. Moore)和防己科(Menispermaceae)的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这两种植物在1873年首先由英国利物浦的乔治•希勒(George Shearer)博士采集,后由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植物学家斯宾塞•勒马尔尚•摩尔(Spencer Le Marchant Moore)经过研究后,于1875年正式命名发表。

谭卫道因发现中国大熊猫和鸽子树(珙桐)而成为中国知名的“植物猎人”(Plants Hunter)之一。在谭卫道1873年从庐山牯岭采集的植物标本中,有两种植物经法国植物学家,阿德里安•勒内•弗朗谢(Adrien René Franchet)研究后,认为是新的种类,并于1883年分别命名为牯岭凤仙花(Impatiens davidii Franch.)和江南山梗菜(Lobelia davidii Franch.)。牯岭凤仙花属于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凤仙花属(Impatiens L.)。全世界的凤仙花属植物总共有超过900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山地环境,中国有200多种,其中80%以上的种类只在我国有分布记录。凤仙花属的许多种类是常见的庭院观赏和药用植物,比如世界广泛栽培的凤仙花(I. balsamina L.)。牯岭凤仙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90厘米。常生长在潮湿的山谷森林中。因为这种植物的花为黄色,花上部的花瓣背面中脉有绿色的脊,下部的花萼呈囊状,这些特征使它和凤仙花属的其它种类有别,有较高的观赏和利用价值。


锦葵科(Malvaceae)的木槿属(Hibiscus L. )在全世界有约200种,中国有25种。其中许多种类的花大而艳丽,是主要的园林观赏植物,有些种类具丰富的纤维组织,还是重要的经济植物。庐山芙蓉即是其中之一,产自庐山的汉阳峰、豆叶坪等地。庐山芙蓉由美国园艺学家和植物学家利伯蒂•海德•贝利(Liberty Hyde Bailey,1858-1954)于1917年夏季在庐山牯岭首次发现。但当时由于所采标本材料不完整,贝利于1920年在其创办的刊物:Gentes Herbarum:Occasional Papers on the Kinds of Plants中对庐山牯岭所发现的两种木槿属植物进行了描述,并明确指出,需要更多的研究证据来确认它们的真实身份。两年之后,在获得新的标本材料后,贝利确信1917年他在庐山牯岭发现两种木槿属植物都是新的种类,于1922分别命名为庐山芙蓉(Hibiscus paramutabilis L. H. Bailey)和华木槿(H. sinosyriacus L. H. Bailey)。



庐山芙蓉因其花大色洁,极具观赏价值,在2009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独特生物•精彩中国—中国各省代表生物评选活动中,当选为江西省的“生物名片”。



华木槿的发现和命名别有趣味。贝利在研究了采集自牯岭的华木槿标本后认为,这种植物和木槿(H. syriacus L.)比较相似,但叶子有明显的区别。因而将这种植物命名为‘sinosyriacus’,以表达和木槿相似但产自中国的木槿植物(sino, 拉丁语,中国的意思;syriacus,拉丁语,叙利亚的)。然而,木槿实际上原产亚洲的东亚地区,包括韩国、中国的中南部和东南部等地区。由于广泛的引种栽培,木槿被引种到亚洲的叙利亚等其它地区。植物分类学的创始人林奈在命名木槿的时候所依据的就是来自叙利亚的标本,因此他才“错误”地将这种植物命名为‘syriacus’,即来自叙利亚的植物。在贝利发现来自庐山牯岭的这两种木槿属新植物后,研究者们陆续发现,它们不仅分布在庐山,而且也出现在邻近的湖南、广西、贵州等地。贝利是美国植物学家和园艺家,美国园艺协会的创建者之一,曾分别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任教。除了上述由他发现的两种庐山木槿属植物外,由他发现并命名的庐山植物还有牯岭悬钩子(Rubus kulinganus L.H. Bailey)和牯岭野豌豆(Vicia kulingana L.H. Bailey)。 

 


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 (Baker) Ching)是一种蕨类植物。最初由英国植物学家,约翰•吉尔伯特•贝克(John Gilbert Baker)于1875年,根据乔治•希勒在庐山采集的标本发表。贝克当时认为该种植物属于多足蕨属(Ploypodium L.),后经我国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研究后,认为该种植物属于石韦属(Pyrrosia Mirbel)。庐山石韦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常生长于森林内的树干或岩石上。

庐山乌药(Lindera rubronervia Gamble)又名红脉钓樟,由英国植物学家詹姆斯•赛克斯•甘布尔(James Sykes Gamble,1847-1925)根据英国著名植物采集家,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1876-1930)(又被誉为“中国威尔逊”)于1907年在庐山牯岭所采集的标本所发现。庐山乌药为樟科(Lauraceae)山胡椒属(Lindera L.)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伞形花序腋生,花序梗极短或无,叶有离基三出脉,和相似的种类可以容易区别,常生长在海拔1200米左右的森林山坡或溪流边。庐山乌药的叶子和果实可以提取芳香油,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芳香植物。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Sarg.)属于木兰科(Magnoliaceae)鹅掌楸属(Liriodendron L.)。全世界仅有两种,一种仅分布于北美东部,即北美鹅掌楸(L. tulipifera L.),另外一种,即鹅掌楸则主要分布于中国。这两种植物已成为植物科学研究中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类型最为典型的案例。早在1875年,根据希勒博士在庐山采集的植物标本,英国邱园的植物学家摩尔惊奇地发现,这种来自东方中国的植物和北美的鹅掌楸植物非常相似,但又有明显区别。令人遗憾的是,他在惊讶和怀疑中错失了命名这种来自中国新植物的机会。1886年,植物学家威廉•博廷•赫姆斯利(William Botting Hemsley,1843-1924)通过和北美鹅掌楸比较研究后认为,这种植物是北美掌楸的一个变种(L. tulipifera var. chinense)。这一观点也得到德国植物学家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艾米尔•迪尔斯(Friedrich Ludwig Emil Diels,1874-1945)的赞同。近20年后,经美国哈佛大学阿洛德树木园主任,查尔斯•斯普拉格•萨金特(Charles Sprague Sargent)研究后,他认为这种来自中国庐山牯岭的植物是一个全新的种类,将其命名为鹅掌楸(L. chinense)。鹅掌楸属植物因生长速度较快,花大而艳丽,目前在世界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引种栽培,在有些地区还成为行道树。

在众多庐山首次发现的新植物类型中,还包括纪念中国近代植物园创始人之一——陈封怀的封怀凤仙花(Impatiens fenghwaiana Y. L. Chen),以及绣球花科(Hydrangeaceae)的牯岭山梅花(Philadelphus sericanthus var. kulingensis (Koehne) Hand.-Mazz.)、伞形科(Apiaceae)的牯岭东俄芹(Tongoloa stewardii H. Wolff)、葡萄科(Vitaceae)的牯岭蛇葡萄(Ampelopsis glandulosa var. kulingensis (Rehder) Momiy.)、忍冬科(Caprifoliaceae)的庐山忍冬(Lonicera modesta var. lushanensis Rehder)、景天科(Crassulaceae)的对叶景天(Sedum baileyi Praeg.)、木兰科(Magnoliaceae)的厚朴(Houpoëa officinalis (Rehder & E. H. Wilson) N. H. Xia & C. Y. Wu)等等。

庐山风景名胜区内这些丰富而独特的植物是未来植物园科学研究重要的资源,也不断吸引着广大植物学研究人员的关注。直到最近,仍然有新的种类被发现。例如,南京林业大学科研人员于2019年在庐山五老峰发现了蔷薇科一种新的花楸属植物——庐山花楸(Sorbus lushanensis Xin Chen & Jing Qiu)。

image.png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宣布,“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至此,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大计划之一: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正式开启。千年厚重的历史人文景观,独特的自然地理禀赋。历经九十余载,曾经的厚重历史,发展过程的阵痛,庐山植物园正迎来最好的历史机遇——申报建设庐山国家植物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远的将来,相信这座色彩斑斓、有“精神”的植物园,将焕发新的光彩,为进一步促进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文:庐山市(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自然资源保护处

编辑:吕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