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园况介绍 科学研究 园林园艺 环境教育 党建文化 纪检监察 信息公开 简报年报
首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机构 > 资源植物研究中心

资源植物研究中心

负责植物改良与种质创新、植物种质资源发掘与可持续利用、经济植物、植物生理、亚高山植被与特有植物、植物次生代谢、植物表观遗传与发育及分子遗传学研究工作。


中心包含的学科组


植物改良与种质创新研究组

研究方向:1.木通属植物资源收集、种质创新与可持续利用:木通属植物不仅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抗炎、消菌、除湿、通乳、和胃顺气、抗衰老、提高免疫力、抑制肿瘤等功效),而且是很好的保健型水果。以白木通和三叶木通为研究对象,在广泛的资源调查收集基础上,建立资源圃;采用传统的轮回选择加单株选优,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培育皮薄、肉厚、籽少、不开裂、口感好、性状稳定且抗病性强的优良新品种,通过规模化、规范化繁育和栽培技术公关,最终使其成为二十一世纪新型功能水果;2.淫羊藿属植物资源收集、种质创新与可持续利用:淫羊藿属植物是我国传统特色中草药,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抗骨质疏松、提高免疫力和抑制肿瘤等功效;花形奇特、花色艳丽,极具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前景。通过对淫羊藿属植物资源的调查收集,建立资源圃;通过对类黄酮代谢途径的分子调控机理的解析,阐明中药材道地性的分子基础;通过代谢工程和遗传改良实现药用植物... 详细>>

组长:高浦新

详细>>

经济植物研究组

经济植物研究组关注控制经济植物农艺性状的基因功能研究,经济植物遗传育种与改良。目前主要研究方向:1.番茄种质资源收集和资源圃建设:课题组建有包括数百种野生种,农家种和栽培种在内的番茄种质资源圃。利用番茄种质资源,进行抗逆抗病番茄优良种质的筛选和培育。2.番茄抗逆基因定位和功能研究:利用番茄耐涝和抗病种质,开展番茄耐涝和青枯病抗性研究。利用多组学分析,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遗传群体构建和分析等多种手段发掘关键抗逆基因。 详细>>

组长:孔丹宇

详细>>

植物生理研究组

研究方向:1。植物逆境生理与极端生境植物的抗逆机理研究:研究植物在(干旱、高温、冻害、盐碱胁迫等)不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响应和分子机制;以极端生境植物为研究对象,深入解析其应对极端生境的生理变化和分子机制;并通过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挖掘新的植物抗逆基因,培育植物抗逆新品种;2.细胞自噬调控植物抗逆的分子机制: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生物细胞内主要的降解途径之一,在自噬过程中,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等胞内物质会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囊泡包裹并运往液泡降解。自噬在植物抵抗多种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以植物细胞自噬为切入点,研究自噬调控植物抗逆的分子机制。 详细>>

组长:刘芬

详细>>

植物表观遗传研究组

Highlights- Epigenetic control of plant development in Arabidopsis, Populus and Citrus trees- Epigenetic and chromatin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by Polycomb (Pc-G) and Trithorax Group (Trx-G) recruiters- Epigenetic 'Plant-Memory' of extrinsic signals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es)- Hormonal and Epigenetic control of De Novo Root Regeneration (DNRR)  详细>>

组长:Ralf Müller-Xing

详细>>

植物表型组学研究组

植物表型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的,反映植物结构及组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及结果的全部物理、生理生化特征和性状。植物表型组学是继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和代谢组等组学之后,于近年来兴起和快速发展的新型交叉学科,是植物科学研究从实验室走向大田的最后一公里。本研究组将建立“Sensor to plant”型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研发植物本体传感器,并结合环境传感器和中科院庐山植物园的种质资源优势,从时间、空间和物种等多维度高通量采集植物表型数据,建立植物生长模型数据库;并以植物表型组学和生长模型数据库为核心,整合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研发智能植物工厂种植系统,服务智慧农业。 详细>>

组长:王书胜

详细>>

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研究组

本研究组通过对植物-微生物互作关系的研究,特别是对其背后分子机理的深入解析,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开发利用植物产物提供理论基础和解决方案。研究方向:1. 植物-有害微生物 研究组将聚焦江西和我国主要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病害。在收集植物种质资源,分离病原菌的基础上,研究组将利用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定位克隆抗病基因,调查背后的分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抗病设计并结合分子辅助育种,培养抗病的植物新品种,为控制植物病害提供可持续的环境友好的绿色方案。2. 植物-有益微生物 共生是一种协同互利的关系。比如在豆科植物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能源提供给共生的固氮菌,而固氮菌可以通过固氮提供植物氮源。这种关系只能建立在特定的微生物和特定的植物之间。研究组将调查收集当地的有共生微生物的植物物种,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调查植物和微生物的对应关... 详细>>

组长:刘小坤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