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国产化突破是从庐山植物园开始的!
1948年,庐山植物园的陈封怀先生从加拿大蒙特里植物园引种西洋参种子,首次主持开展了国产西洋参的引种栽培实验,打响了西洋参进口药材国产化的第一枪。并于1954年发表《庐山植物园引种西洋参成功》一文。1975年,周总理亲自过问西洋参国产化问题,随即国家科委、卫生部、商业部共同制定实施了涉及西洋参引种栽培研究的“7510工程”。最终经过全国8个省市10个研究单位的努力,中国终于在1978年宣布西洋参大范围引种成功。至1990年,我国形成了吉林、陕西、山东省和北京市为代表的四大西洋参栽培区,年产西洋参100-150吨。
西洋参的国产化之所以如此受到重视,是有历史原因的。解放前夕,中国是西洋参的主要消费市场,但货品源却主要依赖进口。法国、英国、美国依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曾向中国倾销西洋参。按东印度公司档案记录,1750年由法国的北美领地采集并运往广州的西洋参每年达40担(按清朝度量衡计算,约2.8吨);1770年英国从其美洲殖民地采集,并出口的西洋参超74600磅(约33.8吨);1780年“中国皇后号”货船从纽约出发,在广州卸载货物清单中就有西洋参473担(约33.5吨),售得货款白银8万两余。随着近100年时间对西洋参野生资源的疯狂掠夺,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美大西洋沿岸的野生西洋参已经资源濒危。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加拿大先后开始了西洋参的试种并逐渐推广。1948年,庐山植物园开启的西洋参国产化突破,扭转了西洋参被“西洋”垄断的被动局面。
恰逢庐山植物园建园九十周年庆,在“科技强国,生态江西”科普活动月现场,庐山植物园向游客礼赠了,由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江西重点实验室为纪念这一科研成果制作的文创纪念品。
8月25日—9月20日,来庐山植物园参与九十年庆系列科普活动,惊喜不断,详情请关注庐山植物园活动预告。